。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在对待公私的问题上,孔子和孟子都主张先让利于民,而后为公;同时,孟子认为实行仁政的目的在于保民。包括顺民、安民、养民、教民。孟子更从经济领域提出了“制民之产”的养民思想,实际上是要使农民有基本生活保障。
第二个就是法家的政治观。法家强调法术势;在法家看来,公义不能由社会成员实现,只能有君主来实现,任何一个社会群体,一个国家,要正常有序的运行,必须是公共利益得到实现,它的本质就是公,所以法被称为“公法”,这样法的实施就是立公废私,这样只能以法治国;法家主张的实行重耕战的社会经济政策和限制儒商的政治方针都是为了体现和维护君主的利益和权威。
道家的核心思想就是自然无为,关心的道法自然和如何自然的生存,不受任何外力的影响,所以道家主张国体上是小国寡民,统治者要无为而治。
最后一个墨家,主张兼爱非攻,交相利,使民众互帮互助。盼望建立一个“饥者得食,寒者得衣,乱者得治”的公平合理社会;对统治者,墨家主要非攻、尚贤,通过这两个措施达到天下大同;人们要以上级政长的是非为是非,白下而上地逐层统一,做到“天下百姓皆上同于天子”。
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