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和预报数量化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这一时期在天文历法上的贡献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在数学上,汉末三国时期天文、历法的发展,也推动了数学的发展,涌现了一批杰出的数学家,取得了数学发展史上的标志性成果。其中以赵爽的《周髀算经注》和刘徽的《九章算术注》最为著名。《周髀算经》是我国《算书十经》中最早的一部,在数学的运用上有很多突出的成就,要集中在四个方面:其一,运用了复杂的分数乘除运算方法;其二,运用了勾股定理来计算太阳离人的“远近”;其三,开方运算,对开方不尽即奇零的表示,有时用分数,有时用“有奇”;其四,提出了圆周长的求法。赵爽是第一个对《周髀算经》进行认真而全面研究的学者。他的研究分为:解释文字,推演数学理论,补图等三个方面,突出的贡献主要有两点:一是以“弦图”证明勾股定理。二是对“出入相补原理”的运用。他在“勾股圆方图”书中采用“弦图”对勾股定理进行证明,这一方法比外国同类方法早约一千年;在研究二次方程得出的结论,与“韦达方程”类似,但比韦达早了一千三百多年。《九章算术》是我国古代最有代表性的数学经典著作,但文字过于简略,刘徽采用作注的形式,对《九章算术》的数学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