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京一个书香家庭,从小的梦想是上大学,当博士。
1968年,16岁的张文宝下乡插队,之后进工厂,结婚。他和博士这个词,梦想很近、现实却很遥远。
婚后,他给女儿取名李博,博士的博。
1980年,28岁的张文宝决定去曰本留学。
两年RB语学校,三年东京大学计算机学硕士;38岁这一年,张文宝博士在读5年。也就是说他已经在曰本学习了10年。
读书,学成,读博回国,这样简单的想法坚持了整整10年。
之前在东京的下街中板橋,二十平米的套间里,住着张文宝一家三口。他们已经在这里生活了六年。
大半年前的每天晚上,妻子和孩子睡下之后。张文宝就开始写自己的论文,一直到五六点天亮,再上床休息。睡几个小时后,再起床继续写论文。论文如果不通过,他将无法博士毕业。
对于华夏来说,发展的关键是教育,需要很多人才。他也想成为其中一员。
张文宝留学的第三年,妻子跟随他来到曰本,在饭店洗碗打工。考上博士之后,张文宝不再打工。全家的生活都靠在妻子支撑。除了日常的开支,靠着六年打工,妻子还为家里存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