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意愿正式开始了,在这个秋天,无数的读书人,或是坐着车,或者背着书箱徒步而来,不管是近在长安城周边的蓝田,万年,三源等县还是从遥远的扬州,幽州,甚至交州,广州这些地方千里迢迢的赶来长安的读书人多的数不过来。在夏末的时候,长安城的大小旅社就已经住进了前来赶考的学子,这些多半是家中富足的官宦家的子弟,没有一个是商人的后代的,因为在这个时代商人属于贱籍,祖上三代有人从商,那么你就不能参加这科考,就是这么严苛。
除了官宦之家的后代,来那些来自五湖四海的寒门士子就更多了,哪怕他们没有那个经济条件坐车,乘船,只能徒步而行,从家中出来还是春末,到达长安已是初秋。可是这也阻挡不住这些寒窗十载的读书人,他们这些人在以前读书不过是为了谋个前程,比如在县中做一个教书先生,或者去那些富商家中做一个账房。但是现在朝廷开了恩科,使得他们这些出身寒门的读书人有了一扇通向青云的通天大道,他们怎么会舍得放弃,所以这一次虽然是第一次开启科考,但是参与的人却是异常的多,无数的寒门士子涌进长安城,可是长安城就那么大,哪里有足够的客栈旅社供这些人居住,而且出生清贫的他们也没有那么多钱在这里住店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