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必然会经历当时事情。
如果目标是个活人,这样的宣传力度则必然有过度宣传之嫌,说不定还会因此而起到反效果,但如果是个逝者,而且是个事迹被大多数人认可,宣传内容也基本上符合事实的前提下,李墨在回答问题时提及熊顿就完全没有问题了。
“李导,熊顿逝世仅仅不到半年的时间,你就这么急着把《肿瘤君》这部漫画搬上大银幕,是不是打算趁着熊顿的影响力尚未消散的时候,为你们公司赚取最大的利益?”
第一位在采访区问出问题的记者就非常尖锐,只差没指着李墨的鼻子说他在发死人财了……
面对这种情况,李墨脸上毫无愠色,依然挂着微笑回答问题。
“这位朋友说的其实很多,我之所以会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把熊顿生前的最后遗作搬上大银幕,目的就是希望让更多的人通过电影这种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能够知道,了解熊顿所经历过的事情……”
“熊顿虽然只是个弱女子,但她在面对病魔时的勇气,信心,斗志,都能够给人们以持续不断的鼓励,我不认为这种精神传播出去会对社会有什么样的负面效果……”
“你大爷的!”
采访区的记者们心中怒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