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鹏的政治改革没有受到任何来自保守派的阻力,改革进行得十分顺利,其中的内阁则成了后世议会的雏形,为君主立宪制打下基础。粮食生产方面更是喜报捷传,三年中董卓军统治地区连年丰收,董卓军再无军粮匮乏情况不说,而且康鹏在西南开发铁矿与煤矿,为了减轻道路运输压力,康鹏命令当地都要种植玉米、土豆和辣椒,谁知道在云贵高原的高山寒冷地区,因为高强紫外线和高寒的原因,其中一批土种子竟然发生了变异,演化为新的种子,暂时解决了种子退化的隐忧,让康鹏有足够的时间开发海运技术,到海外另寻良种。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和矿藏开采等事务也进展喜人,只是这些都是耗资大而见效慢的项目,三年时间只是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而已。
第一台以硫酸锌电池为动力的电报机在康鹏和黄月英的共同努力下终于在初平六年十月完成,当原始的电报机发出第一封电报时,康鹏激动得泪留满面,现在也只有康鹏知道这个发明的重要性,不过在半年后长安至咸阳之间的第一条电报线建成时,将咸阳的情况向长安发出汇报并且接受长安的指令,大汉朝上下才明白电报的威力,尤其是精明的三州商人完全陷入疯狂状态,包括亲如兄弟的长安艾、马都为了夺取电报线路的民间建设权而明争暗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