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 天则 > 正文 06第六章(3)
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理论,他只是提供了一个探索的途径和方法。而陆压就是使用这种方法打开一个新的世界。

    陆压是从基础开始推演的。先假定一个最小的互动区域,只有两个空间点,无缝隙的靠在一起,这两点间互相换位,在一秒内,换位次数最高可达到A次,在宏观视野中,这一区域在一秒内,物质量有2A,其“宏观密度”就会达到A这一假相(实际密度还是1),这个量是基础参照数据。

    接着假定大一级的互动区域,相互紧靠的三空间点之间的换位,怎样的换位顺序可以使这个三点区域的宏观密度达到A呢?大体上有两种换位顺序,一是同一时针循环走位,a、b、c三点同方向循环走到下一位置,a到b、b到c、c到a,同时完成;二是单点逆时针换位,即c不动,a、b换位,然后b不动,a、c换位,然后a不动,b、c换位,即c逆时针转动,而a、b顺时针转动。

    显然,要达到最快的循环速度、最大宏观密度A,必须进行“同时针循环走位”,而第二种走位方式中,总有一点是静止的,速度最高仅可以达到三分之二A。

    推而广之,四个空间点时如何?五个呢?更多呢?在一条线上怎样循环?一个面内怎样循环?一个立方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