毅果断,因此得立为储。
这样的场面话,当然是用来诏告群臣的,实际上长泰帝在经过了长泰三十二年到三十三年那一场储位之争后,已经清醒的认识到了自己这个次子的手段、心机、隐忍并果决程度。
回想自己少年时候,长泰甚至生出了有所不及的感慨,在皇室与阀阅的博弈中,长泰败北一场,并付出了废太子为代价后,他已经明白了一点,那就是至少现在不是与阀阅彻底翻脸的时候,即使身为至尊,也必须忍!
问题是这种忍耐很容易消磨掉一个皇帝应有的警觉与决心,对于众皇子来说,理解长泰的这种感觉其实一点也不难——虽然彼时嘉懿太后已经病倒,无法视事,可长泰还在,既要不叫长泰觉得受了威胁,又要叫长泰看出能干——虽然隆和帝已经去世多年,可长泰帝幼时少时都不曾感觉到过这种牵制,反而如今感觉到了。
这是他最终选择甘然的缘故,皇室还没到了与阀阅翻脸的时候,如今阀阅也没生出太多的私心,实际上科举制颁布后,阀阅的势力已经开始削弱,只是时候尚长……甘然为储,他最大的优点,就是善忍,在嫡长子出生、才满月就被立为储君的原太子的阴影下、在下有母族强势且极得太后欢心的三皇子、同为嫡出还做了数年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