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铁链上的斑驳之色是血水长时间浸染造成,可见这被捆绑在一起的两人时时刻刻要承受莫大的痛苦。
老僧与两人的对话,的确让林轩想到了“传大召”法会。
据他所知,法会的主体活动是祈祷诵经,每天举行六次。早祷、午祷和晚祷称“湿经”,诵经时有小喇嘛怀抱茶壶或粥桶定时出场,替僧众倒茶或添肉粥;上午、下午、晚间三次集会称“干经”,没有茶水和食品供应,主要进行佛教哲理辩论。被称为“翁则钦波”的领经师是这些集会的总指挥,成千上万的僧人在他的率领下低吟高诵,声音如大海波涛一般汹涌澎湃,爆发出一种动人心魄的神秘力量。法会进行时,大昭寺二楼的平台上挤满了来自西藏各地以及四川、青海、甘肃藏区甚至邻国的施主,他们不时向喇嘛群中抛掷用哈达包裹的钱币,另一些身份尊贵的施主则手举藏香直接进入诵经场地,亲手把布施呈递给法会主持。
以上这些,只是法会的表象,如同现代运动会的盛大开幕式一样,而其主体内容则是公开辩经、考核“格西”。
林轩两次参加过“传大召”法会,对藏传佛教诸僧们的“辩经”有着深刻的印象。
辩经是由“问难”开始的,而眼前这两人与洞中老僧的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