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一凡两个人打车回到琉璃厂荣宝斋。一进店门,那个营业员就急忙跑了过了,“您二位来了,请过这边来,看看我给您选的盒子,合不合意。”
“肯定合意,您的眼光我信得过。我先去款台交款。”李一凡说完,就向款台走去。
不一会儿就办完了全套手续,李一凡把荣宝斋开具的**叠好放进包里。这个票据很重要,上面详细罗列了画的名称、作者、尺幅等信息,可以证明这些画的来源,毕竟在80年代,荣宝斋还是金字招牌。
回到柜台,营业员已经把10幅画都分别打包装好了,李一凡把画让李向东拿好,又把存根交给营业员。
李向东手里抱着一大捆画,嘴里还顺口发着牢骚,“一凡,有谁像你一样,一下子买这么多画,你估计是这个店历史上最大的款了。”
李一凡听了没说什么,知道是他不舍得花这么多钱,买了些他眼里没什么用的东西。可是旁边站着的营业员听了就不高兴了。
接口说道,“你们买这点画才哪到哪啊!差远了!81年的时候,我们店曾经的少东家许化迟,九爷从**回来,去了国家博物馆外宾服务部,把他们店里的画全包圆了,9000多幅,当时就花了20万元,那手笔、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