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土地观念的变化为例:
以前的土地,是人的立身之本。土地是判断一户人家,或一个人价值的基本参照物。大户人家,殷实人家,破落人家的区分,就是以土地为标准。将军大臣,皇上要赐土地,自己也仗势圈地。商贾做大买卖的,要在乡下置地。有土地的人叫地主,在别人土地上干活的叫农民,农民不是职业,是身份的代称。如同把以前的公务员叫老爷一样。土地所属的不平均,是造成社会不稳定乃至动乱的根本因素,“揭竿而起”的主要原因是农民没有了活路和出路。
农本思想和田园经济是以前的核心价值观。
有一个老对联,“一等人忠臣孝子,两件事读书耕田”,以前的中国人,无论贵贱,人生理想就是这两件事,读书和耕田。当朝重臣求隐,叫“告老还乡”。一个将军赫赫战功之后,要“解甲归田”。如今观念变了,将军或部长退休,国家给退休金,不给土地。如今,农民有了自己的土地,人均有份,除了超生的。如果一种东西是平分的,这种东西的内在魔力就会下降,直至消失。从大趋势上讲,今天的“农民”是职业了,农民一词的内涵发生着变化,只是这变化还有待于被清晰化,被认识。“新农村建设”“小城镇建设”,以及农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