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就统一使用了,但中国自古地广人杂,一个字的读音在各地差异很大。
研究读音差别的,也有一个专门的学问,叫音韵学。以前南北方的文官在一起交流是很好玩的事情,彼此说的话谁也听不懂,像两个哑巴见了面,靠手势和写字表达意思。
一句老话叫文人相轻,人与人之间隔着厚厚的语言栅栏,听到隔膜的声音先就烦了,怎么去相重?
汉字包容量大,概括力强,也形象有趣,是外国文字比不得的。也正因此,养就了我们
“一言以蔽之”的文统,再大的事情,用几个字就概括出来了。比如
“仁义礼智信”,这五个字是中国老百姓日常行为的道德总则,每个字也用不着解释,村里不识字的老汉都会身体力行地去做。
明朝的读书人曹臣辑录过一本书,体例是书摘,叫《舌华录》,是如今出版的
“名言警句”一类书的祖师爷。《舌华录》所采书目自先秦以降九十九种,取舌华,不取笔华。
重史、集,不重经、子;重文采不重声望;重野不重朝。
“古今书籍如牛毛,天下语言如蚊响,以此小轶,遂名舌华。”曹臣是读书种子,看书看得准,且让读过的书萌芽发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