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写作对文学语言,乃至文学思维将带来怎么样的影响?从目前来看,这个问题还带有假设性质。
在目前一流或一线的家、诗人、散文家的作品里,文学语言似乎依然故我,太阳还是那个太阳,月亮还是那个月亮。
但几年,或十几年之后,
“八〇后”
“九〇后”的人成长为一线写作者,这个问题可能就不再只是问题了,恐怕要成为我们必须面对的现实。
中国人经历过一次写作工具的转变,由软笔到硬笔——由毛笔到铅笔、油笔、钢笔。
古汉语的突出特点是简洁,包容量大。这与书写工具是毛笔和宣纸关联密切。
再早之前,还要刻在龟甲和兽骨上,操作起来更麻烦。现在的**文件,套话、面子话、车轱辘话冗长烦琐,主要因为有写作班子,还是印刷品。
如果规定必须由各级主要官员手书,肯定就不是现在这般模样。书写工具不仅仅是工具,是写作思维的一部分,而且是基础部分。
一个时期的文风和一个时期的社会环境及生活习惯密不可分。一个时期的文风也是整体的,尽管具体作家有差异,却是整体面貌中的差异。
五四时期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