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仔细考虑过的。若不是潼林救了孙润昌,我至今尚不知道发生何事,仍对早些日子收到的书信深信不疑,以为三哥真的将兵权交出。”韩启解释道,“他若不是一心向着我们,只要什么都不做便是。您想,他又不知道我们到底会不会信他。事情已经做下,如果我们不信,他便两头不到岸,可说对自己毫无益处。”
“他如此铤而走险,可有所求?”宁太后再问道。
救孙润昌并不难,仗着顾枫在军中的身份,轻易便可办到。但再折返回去当内应,那就是以性命当赌注了,单靠一腔赤诚,未免还是不够稳妥。
韩启立刻答:“他希望事成后,我愿意相信永昭侯府对朝廷的忠心,将姨丈调回京师,官复原职。”
宁太后放下三分心,“这倒是个好条件。不过,陛下可有想过,潼林此次逃离军中,怕是事情早已穿帮,再回去又该如何取信于靖王?若不能,则根本毫无用处。”
有此一问也不需多能够洞察人心,不过推己及人,若凤仪宫的宫人谁做出有损自己之事,宁太后不但不会再用,还会重罚,甚至了结对方性命。
韩启当然想得到这些,他与顾枫为此讨论了一个多时辰,想出许多办法,一一分析,最后找出最可行的,因此答得十分顺畅:“母后,潼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