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太多的资金、资源。
都说搞技术创新,但最终能摘得丰美果实的总是十不存一。
新能源车目前有多个技术发展路线,未来主流还没有明确下来,技术资金本就薄弱的国产车企,是押宝某一条路线,还是每条路线都浅尝则止?
见面后,曹沫也很直接的感受到,郑潺原心里希望天悦工业及车匠也能上新能源车项目,但并没有寄以太大的希望。
郑潺原之所以愿意跟他们合作,并大力推荐人才,除了跟徐滨、顾蕃他们的私交外,主要还是新海合资车企势力太大,他们是唯一一家国产车企。
当然,也仅止于此。
曹沫却也没有失望,或对郑潺原心存不满。
天悦注资东盛地十数亿,看似动作惊人,但在汽车制造这个行当,都远不够大型车企一年的研发费用投入。
天悦工业什么基础都没有,第一款车还是接手华宸淘汰下来的旧皮卡生产线,着手向发展最落后的非洲地区输出产品,凭什么叫郑潺原高看一线?
徐滨、徐立铮起于微末,顾蕃是走投无路,他们满心欣悦的加入天悦,但此时的天悦工业还远远没有触碰到郑潺原心目中的那条标准。
为了尽可能多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