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益达开始给黄晓峰灌输产品的设计逻辑,后者连连点头,张总果然有水平,考虑问题很全面。
“张总,这样,软件方面,我们继续沿用国内的那一套,底层逻辑都是相通的。
当然,我们也要对软件进行一些本土化升级改造。
硬件方面,我们招募一些新能源电池研发方向的工程师,滑板车硬件设计团队可以从传统滑板车公司挖掘一部分。”
黄晓峰很快把问题剖析清楚了,共享滑板车最大的难点还是在硬件上面。
特别是电池续航能力,充一次电,怎么也得跑几十公里才行吧!
使用者用一次,基本上就是几公里。
充一次电,怎么也得满足十次八次使用吧!
“这个项目,科技含量还是有的,比自行车的开发难度要大很多。
供应链的话,可以考虑国内的电动滑板车制造公司。
待产品设计出来以后,跑一趟鹏城和江东省,那边很多智能制造设备代工厂商。”
黄晓峰点点头,说的对,国内的代工制造能力那是杠杠的,成本又低,确实是最好的选择。
“从中国生产好滑板车,还要运到美国来,这又涉及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