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者的心态与情趣,体现出人境合一之美。
诸多文人乐以“居士”自称,如六一居士欧阳修、东坡居士苏轼,易安居士李清照等等,常焚烧炷香,宁淡方寸,至诚取静。
这种静与诚,与儒家所推崇的“诚心”相同,在焚香上达到一致,促进了香料在上阶层中的应用。
儒学中兴,敬奉佛道,烧香还愿,焚香念经。“香为佛使”,“香为信心之使”,为佛经之要。
随着佛道两教的发展,焚香礼拜更盛。宋代以后,推崇人文精神,崇尚礼性,进而借奇香异··物,薰身薰心,充分反映了各个时代的社会生活风貌。
香料作为特殊物品,它不仅在经济领域显示出强大的力量,而且在社会生活领域里产生了深刻影响。自从它进入寻常百姓家,也就成了人们调解心理,慰藉心灵的辅物。
现今,亦仍有祭拜焚香活动。除了祭祀祖先,敬拜佛道而焚香外,有的是疗疾病、消溽暑、辟秽气焚香,还有就是夏季点燃加入化学药物或除虫菊等中草药而成的蚊香。
传统工艺的制香,不仅要芳香养鼻,更要养神养生,开窍生慧。单一香料的香品,则难以具备此效,需多种香料配伍而成的“合香”,故而,“合香”一直是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