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恒星的真正的亮度称作是绝对星等,再将它们用一个简单的公式连接起来, 又是一个一元一次方程,中学生就能直接得到距离。
尽管是如此的简单,可是如何得到绝对星等,却让天文学家们困惑了数百年之久。那时候,面对银河系的恒星,他们使用三角视差测距法,但对于河外星系,由于距离太远,差不多上百年的时间,所有人束手无策,直到利维特女士发现变星的规律——顺便说一句,这位美国女天文学家是位聋哑人,小学生写身残志坚的作文时用她的名字,比用张海迪得分高。
……
程晋州看着星图,面对的问题与普通的天文学家实则一般无二。
他看到的就是视星等,缺少一个绝对星等,才能获得准确的距离。
放在万有引力定律中,再加上一个大略的质量,他几乎能以天文单位计算引力的大小。
对于星术士们来说,这是绝对不可能完成的工作。
量天尺这么好用的工具,是到了20世纪初才被人们发现的,换句话说,17世纪的星术士,是想也别想。
放在17世纪的欧洲,那时候的先生们连反射望远镜都没有,学天文和学飞机一样要拼眼力,星术士们的待遇已经好了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