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容易搭建起来。谢家班在人才补给上恢复了元气。大师兄是个很有生意头脑的人,那次演出成功让他看到了市场商机。
在东尖山及周边小镇上,大大小小的公司开张,都是要举行开业典礼,大到中小型晚会,小到剪彩仪式,这些活动为高跷秧歌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由此,大师兄向师傅建议:如果谢家班要发展,高跷秧歌要发展,咱们就得走向市场。
师傅没有明确答应,但是基本上默许了。也许是他早有此意,这时嘴上不说。我说过,师父不是顽固不化的人,在他心里,高跷秧歌的传承和发展,比老祖宗的规矩更重要。
大师兄也是不负众望,很快就将市场打开了。此后的一年里,我与大师兄成了谢家班的两个顶梁柱,一天到晚忙的团团转。
我负责班子的培训,接替了以前大师兄的工作,唯一的区别是,我的手里没有鞭子,就是有,也用不上。
我没有大师兄那种杀伐决断的本领,对于这些小师弟,我无论如何也下不去手。大师兄主要负责对外事务,他为人圆滑,能说会道,谢家班的演出、报价,都是由他一手操办。
师父本来是潇洒之人,有了大师兄的管理,他轻松多了,索性什么事都不管,动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