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大捷期间,敖萨洋就已经制造出了可以用于实战的火枪样品,但从其寄来的信件中描述的来看,赵与莒对于这种有效射程只有五十米左右的原始火枪还是不满意,在他看来,改进了火药配方和其余诸如线膛技术等方面的进步,完全可以让这火枪的杀伤范围更大。不过造火枪与造炮时不同,他不能在旁边亲自指挥,只能就可能出现的问题通过信件进行指点,加上敖萨洋自己的摸索,从敖萨洋的上一封信来看,他离成功已经很近了。
火枪出现后,兵制也要随之相应变革,而且有了火枪兵和与之相适应的战法战术,在边疆上就可以更加积极主动一些了。赵与莒估计,火枪定型再到生产出足够的枪枝弹药,需要大约半年的时间,而训练出一支能够熟练使用火枪作战的部队,又需要半年时间,让这支部队形成战斗力,还需要半年乃至一年的时间。
“都是四十以下,其中有二十八人三十五岁以下。”李邺又是脱口而出。
赵与莒在郁樟山庄时,曾不只一次强调,他们若想成就事业,细节决定成败,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便是毁于细节,千层之台起于垒土,便是成于细节。李邺功业心强,不象是李一挝那般已觉得志得意满,故此对于细节尤为重视。
“名单与我瞧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