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郑家渊源:“董大学士年过三旬才中进士,在圣上身边做了几年起注官,头回外放便是两淮盐政,三年肥缺,他愣是一分没捞,两袖清风,深得圣心,这不被圣上宣回京,在户部行走两年,直接进了内阁走动。”
知雅被折了面子,不满地出声报怨:“让他家挑来拣去,面子丢尽了。”
常氏瞪女儿一眼“可知你祖父费了多大力气才说动董家,今天相看的董家四公子品德相貌都出众,人又老实本分,学问虽平常,最难得是家规头一条写着,男子三十五无子才可纳妾。这么好的事,旁人做梦求不到,再不许胡言乱语,仔细皮疼。”
知雅冷哼,脸若冰霜,犹在生闷气。
常氏见劝不住女儿,心中叹气,到口的话又吞回去。董家之所以犹豫,首因知雅貌美,怕徒有虚表,人无贤淑。今日观得董家太太好相与,和善温顺,一直不错眼盯着知雅举动,面露微笑,想来有八分准头。董家公子瞧见知雅挪不开眼,碍着礼数偷瞄数回,他是跑不掉。
常氏心中松一口气,别无他求,只要儿女婚事顺遂,长女出嫁,为知雅寻婆家便是头等大事。先不论董家有多大能耐,听丈夫的意思,这位董大学士简在帝心,妥妥的下任首辅人选,只董家不纳妾这条,是个女人都动心。想尽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