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时候淬火、什么时候回火这些条件都会导致铁料性质的变化。程攀听到这些似乎感觉到自己遇到了这个时代最大的技术壁垒。没错由于基础理论科学和材料科学的缺失,工业革命的基石产业--钢铁工业已近到达了自己的生产极限。程攀在穿越之前曾经看到历史学家说什么宋朝经济发达农业发达,钢铁产量海量,公元1078年,年产量已经达到了1.27亿公斤。已经达到英国18世纪末期的煤铁产量,但程攀看到这则信息委实自豪了一段时期,但是程攀穿越后头脑渐渐清晰,也许宋朝真的达到产量上的工业革命初期,但是在材料学方面远远没有工业革命应有的水平。那个时代没有留下冶炼工艺具体的标准数据,完全是靠老工人的经验来指挥生产。随着时间的流逝和战乱的破坏,这些先进的生产经验没有被文字实实在在的记载,即使少量记载由于没有数据,还是得靠后人摸索,没有一代代工匠智慧的积累,炼钢的技术水平一直处在低级阶段,无法在技术方面踏入工业革命。
程攀想着这些,对曾厂长说:“不同工艺造成的差别要一条一条的记录,为了生产更好的钢铁,给我不停的做实验。用数据记录下来,然后按照严格的标准来执行。一切困难找行政组解决,现在钢铁是工业的核心,如果必要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