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得和罐头一样的车厢里,空气混杂着汗味、烟味和其它各种味道,相当刺鼻。可要不是冯露,尤晓莺连这班车都挤不上。
在尤晓莺的记忆里,长宁镇到县城不到二十公里,三十年后也就坐半个小时公交车。尤晓莺和冯露在宿舍里收拾妥当,气喘吁吁地提着行李到校门口赶车的时候已经是四点了,差点就错过了最后一班车。
经过近一个小时的颠簸,客车终于驶进了县城,其实县城里是有高中的,八十年代里安县中学在整个地区也是数一数二的,但尤晓莺的成绩不够县中的录取分数线,尤父就把她送进了长宁镇中。
冯露的情况和尤晓莺差不多,准确地说长宁镇中有近一半的人都是没考上县中的。因此,这个车厢里大多数人都是在长宁镇中学上车回城的。
没多久车厢内就空了大半,冯露的父母是县剿丝厂的双职工,家就住在厂里的职工宿舍。班车停在了剿丝厂的大门,冯露和尤晓莺约好第二天一起去逛街,就提着行李下了车。
班车慢悠悠地走着,尤晓莺在车厢里找了个空位坐下,托腮望着窗外。八十年代的安县城区都是灰扑扑的,大多是平房,稀稀落落几幢楼房,但也不高,也就四五层的样子,几乎都是机关单位的办公楼或是家属楼。
车刚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