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哥这信誓旦旦的模样,倒是给尤晓莺了几分信心。
“理由呢?我们和那些挂靠在建委名下的工程队比起来可没有什么优势。”
“那小尤老板这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了,现在安县就没几个人能像你一样手里票子这样足的。凡是进来水泥钢材这些建材都是给的真金白银的现钱。这县里的其他包工头可不是这样的,他们都是给水泥厂、砖厂打的白条,好的话要年底再结账,有些还会在拖上一年半载的。”
“你是也知道的,现在就这个形势,东家拖包工头的尾款,工头拖手下工人和砖厂、水泥厂的,一个拖一个就像打了死结……”
吴哥说的尤晓莺也清楚,这就是*十年代最常见的三角债,一环接一环的,到了九十年代初期,不知道有多少国营厂矿被它给活活拖垮的。
尤晓莺手里现金足,事先垫付三五个月的工程款也周转地开,她不愿意经常和供货的建材商扯皮,通常都是钱货两讫。这也是很多建材商愿意和她打交道,甚至在进货的时候让些优惠的原因。
“建材厂为了多出货,还不是照样让别人打白条提货。我可看不出来这是我们有什么优势?”
“可今时不同往日了。”吴哥的脸上满是红光,不停地搓着手,“我可听说白岩水泥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