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给魏海夫妇一个心灵上的寄托也是值得的。尤晓莺不期待办学校能盈利多少,所以更希望每个人都能齐心协力,劲往一处使,为学校添砖加瓦。
有了魏老师的协助,接下来的事情要顺遂多了。学校的选址事宜都得等教委得审批下来,尤晓莺面前还有个难关没有攻克,她就是一个光杆司令,除了魏老师这个马前卒,她还得招兵买马网罗任课老师。
魏老师常年在明桥库区,对安县城里的教师也不了解,更别提他们的目标是退休的老教师了。尤晓莺对教师队伍不熟悉,即使打听到一二就贸贸然地登门拜访也未必会有好结果,必须找个人牵线搭桥。
正好二嫂曾丽就是教师,她年纪和尤晓莺相当,资历相较也浅。尤晓莺寄予厚望的当然不是她,而是二嫂在安县中学当老师的父母。曾伯父虽然不是安县本地人,但他是安县中学数学教研组的组长,在安中教书三十余年不说桃李满门,在安县教育界极有人脉。尽管中学和小学是两个重量级差的远,但他是尤晓莺能想到的最好人选了。
曾伯父在听尤晓莺说明来意后,推荐了两个的人选,只要劝服其中一个,凭他们的号召力其他老师不难找。一个是城一小的退休副校长,胡义,性格刁钻,管理学校的一把好手,但不一定请得来。另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