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主要的是李秀才过来退婚,这对一个古代男子而言,绝对是奇耻大辱,所以他一直没放下书本,想要考中秀才甚至举人不让家人失望,也为自己争口气。
结果去年一场水患,带去那么些人,家中也只剩他和姐妹三人,就连族人,也只三叔公和他孙子二人,饶是如此,当初在心底的目标还是没变。
皇天不负有心人,让他得中秀才,一吐当年郁气,可惜的是,那些旧人都已不再。
赵远山再成熟,再经历风雨,到底还是二十一二的年纪,四周的人全都夸他,奉承他,三不五时找他这秀才公帮忙,得族中长辈看重,在这种氛围中,没有失去本心,杨婵都觉得该烧香了。
所以发现他身上出现一丝躁气,杨婵并没多少惊讶,只京城让他带着她去镇上,一是那边清净,二来则是会去老师家中,每每去了那,赵远山的心都会平和下来。
赵远山中了秀才后,在家中要务农还得帮些忙,虽说没丢了书本,到底不如在书院的学生,再说他的才学在安溪镇算得上不错,却绝对算不上顶好,能中秀才,大半还是因为水患死的人多,上头放宽了条件。
举人却是不一样了,须知举人便可做官,条件再松也有度,哪里能轻松过了。
也正是如此,杨婵明知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