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的名字是识字,认识200个字以上也是识字。
但二者所能代表的文化程度,完全是两个概念。
不过目前比较公认的有一点:
那就是古代华夏识字率最高的时期应该在东周到秦朝,识字率能达到20%左右。
宋朝的识字率不说具体多少吧,但至少把认字的书生、文官群体扣除后,能看得懂五十套书籍名称的人显然不多。
苏府内识字的仆役倒是有几位,但今天是知枢密院事的寿辰,老苏的第四子苏茂带着这几位仆役上门贺寿去了。
剩下的那么一两位识字的仆役都是府中的管事,不太乐意干这种活儿——那位中侍大夫的府邸在汴京城西,离苏府往来足足十好里地呢。
因此谢老都管一琢磨,嘿,王麻子可是男伶出身,肚子里必然有些文墨,那么干脆就派他上门呗。
嗯...老都管并没有听说张三的故事。
至于徐云借机逃跑的可能性嘛......
且不说一路上有其他仆役随行,就算徐云真跑了,那又如何?
限制徐云在府内行动、给他脚上挂铃铛,主要是为了防止他惊扰到苏府的老爷小姐,毕竟那时候的徐云不是一个稳定因素。
至于出了府院那就随意了,真想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