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狐一直亦正亦邪。比如《山海经》中的九尾狐,是能“食人”的妖兽;也是象征子孙繁息的祥瑞象征(见《白虎通德论·封禅篇》),当然在东汉的《说文解字》中,狐为“祆兽也,鬼所乘之”。可见,狐亦正亦邪非常多变。事实上,狐在民间非常受宠,汉代为王母娘娘坐下的四大瑞兽之一,到了唐宋时期,狐经常被人设庙参拜。比如唐朝张鷟《朝野佥载》说:“唐初以来,百姓多事狐神,…当时有谚曰:无狐魅,不成村。”而到了明清,狐的形象就更加丰富了。九尾狐中最著名的妲己形象,就出现在《封神演义》里,而《聊斋志异》、《阅微草堂笔记》中,狐仙、狐妖的故事更是举不胜举。“妖媚”、“邪气”、“仙灵”、“神秘”、“狡猾”,可以说是中国人想到“狐”后最明显的感觉。
但九尾狐,在中国狐的传说之中,处于最顶端,是最高级的狐。一般说来,九尾狐往往和青丘山联系在一起。出自《山海经·南山经》与《山海经·海外东经》,其后大约因《封神演义》、《聊斋志异》等狐仙狐女的故事和民间传说,九尾狐以后就成了修真志怪最常见的设定。但最让我心仪的青丘山传说,其一是心如磐石的,在那里,青丘是妖族的哀歌,是一种故园情怀;其二是探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