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的感情时常交织在学生和导师之间。
一方面是对老师权威的信任,另一方面是对自己成长的信任,这两种信任本该是没有矛盾的,但事实上它们就是矛盾的,这个矛盾会引起很多其他方面的问题,比如:学生对自身能力的怀疑,一旦老师总是让实习中的学生感到自己判断错误,治疗方案制定错误等等,学生就可能产生自卑和怀疑,以至于在治疗时畏畏缩缩,好像每一次治疗都像是面对老师的一次考试一样,这种时候治疗室就不是两个人,而是永远有三个人。
再者,如果学生总是觉得自己是错的,就会产生一种【但求不错】的心理,面对病人的时候不求解决问题但求没有过错,如果治疗没有进展最多也就是治疗时间不组或者说没有找到最好的治疗方式,但是大方向上是没有错的。
长此下去对学生的成长非但没有好处还会使得学生走偏了方向。
另一种情况更为常见尤其是女学生,相比男学生,女学生更容易对导师产生更强的移情或者心理依赖,在工作中总是下意识的依赖老师的指导意见,比如老师如果在督导的时候提到【病人的叙述是否可信】,学生就很可能怀疑病人说的话是不可信的,结果就杯弓蛇影,各种觉得不可信。
督导有时候远比自己治疗更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