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没等楼漫因的另外两个棚子屋搭建起来,隔壁两个面馆已经挂牌营业了。
商场便是这样,你这模式若是有利可图,多的是跟风之作。
这几日,虽然面馆依旧是处在亏损状态,但是利润在涨,未来可期。楼漫因还没来得及膨胀,市场立马被瓜分了。
隔壁两家面馆都是就地改造的,当然要比新建的快。楼漫因特地去瞧了瞧,每一碗面也是定价两文钱,看样子是有样学样。
楼漫因只得督促着加快搭建大棚的进度。
市场刚刚打开,第一个尝鲜的人有风险,自然也有甜头。面卖得越来越俏,另外两家也沾了光,生意火爆。
楼漫因的简易作坊搭建好的那一天,三家同时挂起了带有“楼记”字样的牌匾。
不仅如此,三家面馆出售的面统一用刻有“楼记”字样的瓷碗盛着。这种瓷碗白底青边,碗身刻着篆体“楼记”二字,是楼漫因专程让人制造的。
店主在门前吆喝着,“各位客官,你们要是不想在本店享用,付了钱,面可自行端走,面碗吃完了搁在某处,我们自有人去收,只要不出了瓦肆就行。
此语一出,众人皆惊。从来没有商家让人把碗带走的。一时间,人们纷纷围观看热闹。很多人不禁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