柜一桌一床一椅,没了,剩下的都是银器设备和材料。电器只有一台老式收音机,和一盏八十瓦的白炽灯泡。空气里飘着一股淡淡的霉味,似乎很久不曾通风了。旁边一扇门通向后堂,看门上的旧迹花纹,可是颇有年头了。
整个厅里,真正惹眼的,是那个柜子。这不是普通的大衣柜,而是一件黄花梨的柜格。上层三面开敞,四边是宝珠纹的圈口牙子。里面放的是一个座钟和一尊圣母像,后面还悬着一枚简陋的银质十字架。下部对开两门,落堂镶平素板心,下面方腿直腿。这个柜子没有任何多余的雕饰,连漆也没涂,黄花梨“不静不喧”的色泽得以完全体现。
这事在江南不算罕见。经常一户普通人家的后屋,就搁着当年祖上用过的好家具。
兰稽斋老板自打进了屋子,视线就没从那只柜子离开过。以他的眼力,自然知道这柜格是上等货色。不过他恐怕醉翁之意不在酒,而在那柜子里藏着的瓷器吧。
银器工作台就搁在门内墙边,尹银匠双臂搭住台子两侧,轻轻一振,把它往外挪了几分,摆正。然后他转身打开那个柜子,从里面拿出一卷东西来。这东西似乎是牛皮质地,叠成一个圆卷,上头沾满了厚厚的灰尘,一看就是许久不用了。
兰稽斋老板伸着脖子还想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