吧?倒也行。就是不规整,有些麻烦。”郑老三细细想了想那块地方。
宋氏一边利索的擀着饺子皮,一边接过话题,“谁说不是呢?哎呦,四郎六郎眼看大了,这娶了媳妇就住不开了。”
“那地方对面不是也有一块一亩左右的荒地吗,一块买下来不好吗?面对面住着,隔着几米宽的路,跟一家人也没啥区别。”钱氏想了想,不解的问。
“村口官道上,人,车马来来往往,住着闹心。还想着过两年攒点钱再寻摸地方。”宋氏有些闹心。
“那就更得买下来了!多好的地方呀!”郑青鸾眼睛一亮,“咱们离镇近便,平时也没在意。可现在想想,不算远道的,不管去哪,打咱们村口过的,就有十来个村子。把那不规整的地方全搭成草棚子,夏天卖些解暑的绿豆汤,冬天卖鞋姜枣茶。其余的时候用大骨熬成汤,一人一文钱,进来随便喝,肚子就那么大,他能喝多少,一碗水的事,一天还不赚二三十文呀。加上赶集的日子,一个月二两银子是肯定能成。这都不用费劲,多搭个灶,添把柴火,我四婶一个人在家,抽空就能把这钱赚了。”郑青鸾边包饺子边说,“就是在下风口建个茅房,来忙的人去方便,一年卖粪也能卖一二两银钱。再把对面的地买下来,开个杂货铺子,反正四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