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果然如此!林云舒深吸一口气,这先生是不会教还是根本就不会呢?
读百遍才能明白是什么意思,那得浪费多少时间。先生不就是给学生答疑解惑的吗?也难怪,小四都念了八年书,连个童生都没考上。
她拿了书,随意抽查小四几个问题,背得滚瓜烂熟,但意思却是大相径庭。
照这么下去,小四的大好时间全都浪费了。林云舒直接去找族长。
族长听后,长叹一口气,“大嫂,大哥临走前曾交待过我,要给族里找个好先生。可咱们顾家上下谁也出不起那个钱啊。”
科举一途最是费钱。先不说束修,就是平日里的笔墨纸砚就能把一个小康之家压跨。
而顾家除了族长家儿子众多,手头略有盈余外,多数人家都跟林云舒家差不多。
林云舒无言以对,“为什么不举全族之力供养一个呢?”
要知道只要顾家有一个能考上秀才,那全族都跟着沾光。每家都穷是不假,但是这村子里起码有上百户,每家每年交五十文也能供一个了。
“可是小一辈的孩童没有一个天资聪颖的。”
这是没见到出类拔萃的神童,所以族人都不愿冒险。
林云舒对此也能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