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定在六百到八百之间的话,相信食客也能接受。”
虽然这已经是人均消费折半的价格,但想到开业那天来看自己的小粉丝,萧可觉得,这价格对她们来说也够呛,想看看还有没有进一步的压缩空间。
听罢他的意思,丁海立为难道:“小萧老师,我们餐厅的定位本就来是中高档,而非普通消费者。而且我们用的都是真材食料,每天保鲜空运,也是一大笔支出。如果定价再低,那就是赔本赚吆喝了。如果生意不好,先拉拉人气倒也无妨。但以我们现在的客流量,完全没必要这么做。”
账务支出虽然是韩熙林派来的人在管,但在餐饮业做了二十来年的丁海立,对各项开支门清。一眼就看到了弊端,力劝萧可打消这个念头。
萧可却是默然不语。微博上三五不时就有小姑娘留言说,为了尝到他的独门大菜,兼了几份工,攒了多久的零花。他虽然劝过几次,却并不管用。
再者,他也有想让更多人分享美食的私心,并不希望价格成为阻碍他们的门槛。
沉吟片刻,萧可忽然想到古代的一种“套餐”,灵机一动,说道:“老丁,我们可以这样:不必硬性规定是什么套餐,随机将某桌客人点的正餐分一点出来就好。这样一来,既不必特地再做一次,免去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