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皇恩,我们村能够重新建立起来,并且有三百七十一个新人的户籍落在我们村。现在整条村一共有五百人,共七十八户。因为战乱有了大量的荒地,无主之地。现在重新划分。”
“哄……”村民们一下子高兴的吵起来,尽管知道今天来领地,但是从里正口里亲口说出来,感觉还是很兴奋的。
“哐当……”
“先安静下来,我先找着户籍名字念,看是否有缺漏。”
里正先照着本子念,确定没有人拉下的。
……
过去的一邑,合九方里居民,一里住八家,故一邑七十二家,每家私授田二亩半,还有宅地田间庐舍二亩半,合起来被称为“五亩之宅”。
所种之田地与所住之宅是分开的,两者之间起两间屋子,分为左右塾。左塾是做校室,冬时父老在此为孩童讲古或启蒙,一间右塾则为里正日常办公之地,监督劳作之人春夏秋三季是否出到田地劳作。
因为除了自己的二亩半之地,还有公家之地,需要由这八家共同耕种。
然而随着时代的变更,这制度慢慢的便却,废止。许多土地变成私有,豪族扩大,世家兼并,土地能够自由买卖。耕田变宅地,变林子,被荒废的都不少。
再者,因人口的增加,向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