陵和郑国渠,却因没有工程图,一直不得动工。于是主动献计,命国中能手绘制出工程蓝图,献给秦王。燕王喜以为,秦国修郑国渠和骊山陵,必定会耗费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而使国力减弱,燕国则联合东方五国的残余力量,增强国力。秦国由强变弱,而燕国由弱变强。再出兵伐秦,便可一战而克。项老弟,这就是疲兵之计的出处了。”
项坤听完点了点头。心道:“原来还真有过这等计策?”问道:“秦王中计了吗?”
何清风道:“秦王并没有中计。秦国文有李斯,武有白起、蒙恬、李牧、王翦等一干文武兼备的帅才。就是秦王愚昧,他身边那些谋略过人的臣子们也早就看穿了燕王喜的计策。秦王便将计就计,并且扬言要向燕国征用工人,燕国若不答应就立即出兵,倘若肯答应秦王的要求,便割地送燕,作为回报。燕王迫于形势,只得编户入秦,助秦修郑国渠和骊山陵。”
何清风叹道:“燕国地狭民寡,再编户入秦,兵力更弱。燕王喜本想以疲兵之计拖垮秦国,反而先害了自己。后来太子丹招纳了烈士荆轲,请荆轲刺杀秦王,因秦舞阳临场胆怯,弄了个图穷匕见,身首异处,始终挽救不了燕国。倒是荆轲过易水这故事流传至今,感其慷慨侠烈的气节,每次读来,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