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球位面,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天才就是99%的汗水加上1%的灵感”,但是在数学领域,再多的“汗水”也没有“灵感”重要。在现代数学的研究道路上,的确不乏苦干型的数学家,他们也为数学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但是他们却没有推动数学向前发展太多。真正推动数学发展的,往往都是那些“灵关一闪”的数学家们。所以和文科领域相反,理科领域反倒是年轻人才中容易出成果。
对于很多数学家、物理学家们来说,25岁到35岁往往是他们成果最丰沛的时代。而一旦过了45岁,很多数学家和物理学家都只是在做一些整理和重复工作。或许他们能在查漏补缺中找到一丝进步,但是像和年轻时代那样大踏步前进却做不到了。不过一个数学家要在这个时候产出他的成果,他早期的累积以及他对数学的那种领悟力也是很重要的。
尽管系统对孙平的大脑进行了改造,孙平的数学基础还是颇为扎实的,而且数学能力也是博士级的,但是孙平却缺乏那种对数学的领悟力。其实说白了,孙平如果转行数学领域的话,他撑死就是一个苦干型数学家,一辈子只能通过统计和分析被人的数学成果,看能不能查漏补缺拿到一个属于自己的小成果。
孙平手上已经拿到了佩雷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