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平参差不一,给不出评价,但旁边主考官的批注明明白白。
咳唾成珠、璧坐玑驰、蹙金结绣。
字迹不同,显然不只一名审阅官所写。
学子惊讶,却不知那些审阅官心中也复杂,频频看向最后一个批注。
上书:难易一词。
是大夏朝当今天子看了快马送去的试卷,御书后送回。
这些学子们难见天子笔迹,当然认不出来,否则天子意见为尊,还有谁敢来评价这经义?
不见就连在陛下前面审阅试卷留下了评价的官员,不也都战战兢兢吗?
唉,无知是福啊。
转卷到了‘诗赋律算’更打击人,律算方面锱铢必记,毫无错漏,而过程简洁明了,直指核心,毫无赘言。
诗词方面,据说京都诗画双绝的老阁老因这诗将解元公引为知己,放言就等着他入京贡试的时候把酒言谈呢。还评价个鬼啊。
于是众学子心服口服,联想到昨日客栈中的闹剧,只嘲笑赵承志狂妄自大,有眼不识泰山。
而有省城闺秀闻听此事,知道那李宛宛弃了解元不要,不由暗乐,讽刺李宛宛眼盲心瞎。
……
李家。
被林家打压了一段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