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不干,在京城开起了书院。
慕名而来的学子众多,奈何书院场地有限,不能入院读书的学子,只能讪讪而回。
鸾玉刚打胯/下马,陆玉安便到了跟前。
他勒住缰绳,马匹前蹄高抬,嘶鸣阵阵,引得院内打扫的小厮驻足观看。
苏牧捻着花白的胡须,左手拿起书卷,引经据典,与堂下的学子论辩。
他穿着一身土灰色衣裳,里面套着肥厚的夹袄,足下蹬着鹿皮靴履,身上抱着个铜鎏金缠枝牡丹手炉,极其温和谦虚的样子,与人说话的时候,双目总是和善的看着对方。
陆玉安和鸾玉经由书童引领,候在东偏房。房中布置简约,只摆了笔墨纸砚,陈旧的博古架上,齐齐整整放着各类书籍,有一排是苏牧亲笔编撰,在京中流传甚广。
“殿下,这本《兴国论》你可看过?夫子提出的观点十分新颖,饶是我母国,也不曾贯彻到这般细致。”
鸾玉抽出一本摩挲到起皮的书卷,提起裙摆坐在案边。此时她说的话,恰中陆玉安心思。
正是因为夫子的影响,所以他才跟晋帝请奏,要求恢复科举,废除推荐制。
“梁国科举贯彻的比晋国更为平民化,普通百姓将三年一次的机会看的极其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