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苏联、国家计划委员会、军事工业委员会、九个国防工业部、八千家配套的厂家,数以百万计的工人和技术人员通力合作,才可以办到。
作为技术更复杂、难度更高的星空战舰,需要满足的条件自然是有过之而无不及,舰体合金材料、配套仪器设备、舰载武器弹药、空天战机等等都必须重新设计制造,等若需要对帝国的工业生产制造体系来一次大规模升级,还有各类机组人员的培训,完善的后勤维护保障方案等,每一个环节都马虎不得。
所以,尽管这项技术起初只花了十亿本源,不过为了保证帝国尽快拥有自主批量建造的能力,后续各种相关的配套设备与技术资料又兑换了不少,加上培养这方面的技术专家、工程人员,零零散散花去了四百多亿本源才搞定。
当然这样的代价是值得的,新式战舰的综合性能已经与帝国的现役战舰拉开了明显的代差,整体作战能力极大提升,连带着帝国在空间科技、工业制造、大功率聚变堆等领域的技术水平都进步不少。
更重要的是,这意味着帝国已经真正站到了通往星海彼岸的大门前,成为完全意义上的星际文明指日可待。
片刻之后,基地主管过来禀告,一号战舰完成升空前的所有准备,全部机组人员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