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两个小丫头的话语,石父跟姜安山的确是旧友,只姜安山不靠谱,在外吃喝玩乐拿出的银钱越来越少,姜家落魄,石父就不怎么跟姜安山来往。不曾想昨儿榜一下,珩哥儿中了解元的事儿就在京城传开,石父立刻找上姜安山,告知他有一位有娇养的女儿,年芳十五,和珩哥儿年纪相当,不如定了亲事,待女儿嫁进姜家,定带着一百多台嫁妆。
石家富裕,一百多台嫁妆当然不会是充数的,全是上好的东西,姜安山一听就心动,觉得伯府穷困如此,儿子若能娶了石家女儿,就如同娶了个金窝,日后自己用钱也不必在拮据,多好的事儿,就这么应了下来。
可石家女儿名声却不好,石家女儿前头定过一门亲,是自幼定下的,她偷偷见过未婚夫一面,发现人长的一般,心中不喜,看中一个挑货郎,那挑货郎的确好样貌,每日和挑货郎眉目传情,写了情诗在帕上递于挑货郎。
谁知,挑货郎家中早有焊妻,这情诗被焊妻发现闹到石家,于是成了全上京的丑闻,石家自幼定下的那门亲事也退了,这事儿还是一年前的,当初闹的无人不知,石家的生意也因此受到一些波折。
玉珠儿真真是听的瞠目结舌,这可不比现代那些原配小三的故事失色,听的她都忍不住睁着圆溜溜的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