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切,初时她是真以为村里人善良得很,听到后来她才明白,这哪里是同情怜悯,分明就是幸灾乐祸。又听另一边也在悄声议论,可惜因着离得太远,声音又低,周芸芸听了半晌都不得要领,索性也就不费那个神了。
周芸芸并不知晓的是,那头与其说是在议论,不如说在嘲弄来得更恰当一些。
正所谓文人相轻,即便是同窗又如何?指望他们齐心协力压根就是不可能的,更别提这里头还有好些个看那万年老二不顺眼的人。
人家孟秀才功课好起码是公认的,且孟秀才的为人摆在那里,兴许刚认识的人会觉得这人过于冷酷高傲,可一旦认识久了,很快就会明白其实孟秀才只是对很多事情无所谓罢了。
也可以说是不开窍,或者说所有的心智都用在了念书做学问身上。
这种还不能算是书呆子,因为他并不是真正死读书之人。准确的说,应该是心无旁骛。一旦认准了一个目标,就会一直冲着这个目标往前走,至于身边的风景全然不会被他看在眼里,甚至吃喝用度等等一切,在他眼里都是为最终目标所服务的,在不曾达到目标之前,讲究这些虚无的东西又有什么意义呢?
或者也可以这么说,同窗之中,孟秀才的人缘未必是最好的,可那个倒霉催的万年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