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讽刺的是,军票一度还成为沦陷区最为保值的钞票,对法币的兑换率不断上升。
保值不意味着流通,华夏的沦陷区老百姓,坚决抵制军票作为自己的主要货币,甚至变成了一种金融投机的工具,在法币不断贬值的期间,投机商把军票兑换成法币,再用法币到落后地区兑换日军强制使用的军票,以这样的手段牟取暴利。
汪伪政府发行中储券,军票就作为中储券的本位币,帮助中储券稳定地位,呈现中储券和军票一体化的局面。
随着太平洋战争的爆发,日本攻占沪市的租界和港城,封锁了法币的对外金融渠道,完成了中储券的发行,废止军票的工作也被提上日程。
既然中储券已经取得了沦陷区的货币地位,为了掠夺沦陷区的财富用来支撑战争,军票也必须退出历史舞台,这样做也是提升汪伪政府的“形象”,树立中储券更高的地位。
原本日本兴亚院是打算在今年的上半年,全面停止使用军票,但是登集团也就是日军第十三军,吕集团也就是日军第十一军,对这个决定提出异议,认为时间太短难以完成这项工作。
为了照顾日军自身的利益,经过日本政府、兴亚院和派遣军总司令部协商,决定把军票废止的最后日期,定在明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