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这一次,她又得等到到少岁呢?
姚澜在科研领域没有程意意这样的野心,她更倾向于毕业后到学院任教,也因此,毫无芥蒂地继续和程意意分析起来,“最有可能上候选人名单的那位博导,你应该知道,今年49了,资历足够,各方面条件也都符合,在所里这么多年,就是出于人道主义,单位这次也会倾力把他推上去。”
程意意点头。
那位博导也是崇文的师兄,36岁当上博导,42担任国家重点实验室的主任,他占第一个名额,无可厚非。
“递交自荐材料的人挺多,后面的我便不大清楚了,只要你手上那个课题做得好,我敢肯定,撇去年龄,他们跟你比起来都没什么竞争力……”姚澜说到这,顿了顿,沉吟一会儿,还是决定跟程意意一次性说清楚,“只是有两个人你得注意。”
谁?
程意意紧张盯着她的口型。
“张清和肖庆。”
张清,便是那个三十来岁和她住同一层楼的女博士后。肖庆,她的师兄。
“张清跟你一样,拿到过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的支持,现在是研究期限第三年,虽说还没出什么大成绩,但你知道基金的评审制度非常严格,她的资历比你高,这是她入选百人计划最大的砝码,我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