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惑。
自入仕以来,赵意儿时常想,自己效忠的是君上,是朝廷,还是百姓?她与历朝历代所有身怀抱负的读书人一样,都曾以“天下大同”为至高理想,而所谓“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是否与皇权对立?既然“天下为公”,为何又有“贱籍”这种东西存在?
宏煜曾与她讨论这个问题,说,“大同”对每个人的道德要求太高,水至清则无鱼,仅靠道德维系的国家非常脆弱,还是需要严谨完善的律法,政令,以及执行。人群居而活,形成国家,产生制度,自然有统治者与被统治者,大道既隐,天下为家,身处其中的各个等级各司其职,在君为政,在民为事,遵守秩序,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这才是实际的、可以追求的理想。
意儿明白,她的某些想法过于天真,人性时刻存在威胁,不可能毫无私心,人人自治;大周朝也没有富足到可以令所有子民享受平等待遇,天下大同或许永远不会实现,它或许只是历朝历代统治者的完美口号,而真正推行此道的君王,如西汉王莽,以改制失败、亡国被杀告终,成为前车之鉴。
……
思绪越飘越远,长夜寂静,意儿翻了个身,这时屋外传来依稀吵嚷,先是男人的叫喊,接着陆续加入许多嘶吼,一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