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饭间, 袁宁得知了少年的名字。少年叫苏赫, 意思是斧子, 父亲不算是李家坳的人,不过娶了李家坳的人就带着一家老小在李家坳定居了。苏赫父亲是向导, 常年带着人穿行沙漠,回家的次数不多。
有一次苏赫父亲带着一个科研团进沙漠,竟再也没回来过。后来他爷爷死在矿里, 母亲和奶奶相继病故,留下他一个人孤零零地过日子。由于他们家的房子位置不好,一次废矿塌方时他们家房子没了, 他就在废弃矿山里寻了个宽敞的洞穴当房子,平时自个儿住在那里, 饿了就抓点鱼自己吃或者和村里人换点米面。
大约是因为苏赫家里人都没了, 村里很多人都觉得他是个“不祥之人”, 明里暗里地躲着他。
只有李村长平时会和他换鱼。李村长叹了口气:“是个可怜的孩子。”
袁宁记在心里,没再多说什么。吃过饭后, 其他人都还在消食, 天也没全黑,袁宁打电话托符爱军帮忙给师弟师妹们订好招待所的房间, 和濮满他们说了一声, 拎着白天剩下的糖果饼干出门去, 按照李村长的描述找到废矿那边“可以住人”的矿洞。
黄昏里的废弃矿山显得很幽寂,偶尔才会有一两只飞禽扑腾着翅膀从山里飞起来,发出尖锐又悠长的叫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