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决定参加高考的时候,进部队已经一年,离开学校超过两年。文化知识简单的还能记得,难的早忘光了。
“我第一次做高考卷的时候,数学还好,物理拿了二十分,英语也才三十分。”郑旭东现在说起来深有感触,“在我之前我们连参与高考的士兵不少,但真正考上的不超过五个人,其中还有刚毕业进部队的。”
“那时候是不是觉得希望特别渺茫?”
“那时候没考虑那么多,我决定考军校是因为正常以我的学历三十岁升上副营都算快的,实际上更多人当完三年义务兵就退役了,留下来的寥寥无几。普通义务兵复原最好就是安排到工厂一线,但如果考上军校,毕业就是副连,空军晋升比其他部队更快,顺利的话转业前升到副团没问题。”
不管是在军队还是转业,副团都是分水岭,能升上去的不说扶摇直上,前途总不会差。升不上去的转业也能进县局任副局长火乡镇副镇长,副团以下基本只能科员。而原著中郑旭东转业后就被安排进了市机械厂任厂长,这不仅是农村户口到城镇户口的转变,更是社会阶层的提升。
从父亲早逝的农家子到国营厂厂长,这一切的转折点在郑旭东十七岁时做的决定。
林佩回想着十七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