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人的安全,还他们一个安全的生活环境,是他们肩上的责任。
哪怕再累再苦,他们也不能叫出来。
第二天王瑶跟在方绍为前往他所在的雷场。
“这里排雷,扫雷爆破筒最多只能用3节。”抵达雷场时,正碰到满头大汗的教导员,卸下背上的扫雷爆破筒,又一次嘱咐负责爆破排雷的3名官兵。
方绍为告诉王瑶,这次排雷使用的爆破筒,每节装有2公斤的炸药。爆破作业增加一次,危险就增多一份。
王瑶不解,“既然这样,那为什么不用较高装药量的爆炸筒,少爆破几次?”
“这个雷场在山顶,与山下边民房屋直线距离在1公里左右。如果爆破筒装药量太多,爆破时不仅声响大,而且爆破产生的冲击波就会将边民门窗上的玻璃击碎。”
为了不给雷场附近的群众带来损失,他们放弃了放“大炮”作业,采取分段划片、小面积小装药爆破的方法,在雷场先实施爆破排雷,尔后进行人工搜排。这样的排雷方法,人工搜排不但难度更大,而且危险更多。
教导员听了王瑶的话,很朴实地补充了一句,“只要老百姓的利益不受损,我们多冒点险也值得。”
而后方绍为还跟王瑶说道,比起第二次扫雷行动,这次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