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跃气氛。
“…………好。”可是他连评论也不会啊!
直接举例。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名句!好!
好在哪里?
韩少军:好背。
没错,就是好背。对于学生党来说,一首古诗优美与否,不重要。一首古诗内藏什么深刻的含义,也不重要。一首古诗用词那么缠绵,到底是想老婆了,想基友了,想皇帝了,都不重要。
好背才是第一要素。
这句句子就是特别好背,好背到前面后面都忘记了,就记得它了。
背下以后,老师会告诉你,这首诗词优美在哪里。
比如它对偶巧妙,上句写声,下句写形,音韵铿锵,字字列锦。一句话构出了商山的特点,又富有想象空间的早行画面。
老师这么说了,学什么自然刷刷刷的记笔记,然后把这个也背下来,因为考试要考!
然后?没有然后了。
那时候的学生哪怕数次穿越,哪怕当了神明,诗词解析这东西,离开了语文老师,百度百科,不会就是不会。
更糟糕的是,他完全不熟悉江南这些学子的水平搞定,连看人头点诗都不行。
你点评a和b哪个好的时候,总是要说一句好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