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的监督下,崔织晚都得老老实实打一个时辰算盘,再装模作样地故意错些数字。尽管如此,女先生还是忍不住赞她天资颇高,崔织晚常常为此心虚脸红。
真是千好万好,不如老本啃得好啊。
她推了许多宴会,在家潜心钻研账目。很快,日子就到了腊月初一,崔家粥棚正式张罗起来。
第一日,稀饭馒头有余。
第二日,稀饭馒头管够。
第三日,稀饭馒头被哄抢而空。
第四日,大半人都饿着肚子离开。
……
崔织晚倚在软榻上,听着明夏打探来的消息,一口茶差点喷了出来,立刻猛咳几声。周氏看见,忙上前替她顺气:“姑娘慢些,千万别伤了肺腑。”
她好不容易缓过气来,一脸怪异地望向明夏,忍不住问道:“邓管事不是说米粮的数目参照往年吗,怎会这般供不应求?”
闻言,明夏叹了口气,替她重新斟了盏茶:“姑娘还真是不当家不知柴米贵,往年也是差不多的状况。眼下年景不好,多的是吃了上顿没下顿的,一听咱们府施粥三月,连吴州城外的都往城内来。再过几天,或许连临近的冀州沧州都要来人了。”
“啊,这……”崔织晚尬住,突然发现